查看原文
其他

学着和为食物挣扎的人共情|一则招募

Jing的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023-03-13


去年,我做了一期播客《学着和食物共情》,讲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食物危机给我带来的改变,并促使我去探索一个问题:未来要怎么填饱肚子。


没想到两年后,生活在魔都的我又遇到了一次食物危机,还是因为疫情。这次,曾经拯救我的农场由于物流限制无法供货。至今,我过了14天的封闭生活,还没在手机app上抢菜,尝试了两次社区团购。


很多外地朋友来问我,我甚至有些不好意思说,我的物资储备充足,吃饱饭不成问题。这两年我一直在关注疫情进展,也在研究食物体系,养成了关注食物的习惯。而且我一个人住,饭量也不大。相比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,他们一天的食物可能够我吃一周。但是,吃饱饭的我并没有就此减轻焦虑。


自认为非常理性的我,仍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,无法看书,只能靠看韩剧抵消负面情绪。可能这就是大家说的emo,每当看到有人在为吃饭而挣扎,我的食欲会变得更小,似乎有一种“不该吃这么多”的愧疚感。


扫描二维码可收听播客

或点击阅读原文


可能有些人会说,怎么那么矫情?


就像很多社区群里在呼吁,不要买饮料了,只能买生活必需品。从理性层面上讲,我非常同意这个建议,因为快递存在传播病毒的风险,而且消耗志愿者的体力。


但是昨天,我听了一位团长的小故事,让我改变了一点想法。对于被困在遥遥无期的隔离生活中的人来说,填饱肚子是刚需,打起精神、让脑子清醒,同样是刚需,也许可以称之为食物的精神力量。


回到那位团长的故事,她帮小区联系到很多食物,在众多食物中,最让她难忘的不是蔬菜、大米,而是草莓。


她说,他们团了两次草莓,非常好吃。至今她还冻了一些在冰箱,偶尔给女儿吃一颗,每次吃到草莓,女儿都能开心一天


而她的邻居们也非常感激,表示在现在的情况下还能吃到草莓,“杨贵妃也不过如此”


听到这里,我好像突然理解了,为什么很多人想吃那些不是用来填饱肚子,而是看上去有些“矫情”的食物。他们想要的是一种安慰,当然也许是糖分带来的多巴胺快乐。这些食物可能不是填饱肚子的刚需,而是给你一个活下去的希望。那些食物带来的精神愉悦,可能会抵消一天的emo。


当然,写到这里并不是说大家要去团购“矫情”的食物。只是可悲的意识到,在每天疲惫的抢单和团购背后,我们终究成了为食物而挣扎的人。尽管这个世界上一直都存在很多为食物挣扎的人,只是大多数人从未料想到,自己也会有这一天,包括我自己。


3月30日,去周边菜场买菜,菜场快被扫荡一空。图 Jing


想到这里,我突然理解了另一个妈妈的行为。


曾经看过的一个纪录片《英国人的消费秘密》,里面有一位低收入的单亲妈妈,她靠政府补贴过日子,但买了一个豪华的闪着蓝光的冰箱。


她就是那种吃饭都成问题,却把钱花在看似没用的地方的穷人。当被问道为什么买这个冰箱,她回答,觉得蓝光很好看。相信看到这里,很多人会和曾经的我一样,指责她不该乱花钱。


不过,今天我终于理解了她的行为,当人们处于某种困境,发现已经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性时,这个闪着蓝光的冰箱,就是她活下去的希望。


很多时候,如果我们不处在别人的处境中,就很难理解别人的行为,尤其是处于极端生存环境中的人。所以,应该指责的不是那些想吃矫情食物的人,而是让情况越变越糟的“冤冤相报何时了”的行为,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始作俑者们。


其实,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合理并不复杂,如果是“损人利己”,那是恶人;如果是“损人不利己”,那是傻人;如果是“利人损己”,那是无私;如果是“利人利己”,那是共赢。


我们当下正面临很多事件,如何判断,用上面这个标准可能最简单了。我当然最倾向于最后一种共赢模式。大家都不容易,就不要互相伤害了,给别人一条活路,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。


3月30日,一片开荒地上,几位居民仍在打理菜地,这可能成为了他们隔离生活期间的救命菜。图 Jing

线上征集|四海无闲田:寻找城市里犄角旮旯的田地


最近,身处隔离生活的我,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理解。我不再单是抱着同情的眼光看待那些曾经或正身处困境的人。因为,此刻的我,需要的不是同情,也不是理解,而是积极生活下去的力量。


这两天为准备新播客,我听到了一些故事,是深处困境中的人们,互相帮助的自救故事。那些故事放在平常,可能微小到你都注意不到,无非是送了一顿饭、几颗菜。但在眼下,这些故事的分量足以秒杀一切正能量,而它们只是默默地发生着。


我问一位接受播客采访的小伙伴,最近有什么感受。她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感受:

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游戏,要按照游戏规则才能生存下去。

在这个游戏世界,钱不那么重要了,看的是人品和能力。

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,你要去认识新的队友(可能是邻居)。

等解封了,游戏里的队友们又成了打工人,可能一切都烟消云散了。


这个感受一下击中了我,疫情纵然可怕,其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让人唏嘘。但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,如果所有的时间都在为填饱肚子而挣扎,恐怕没时间和心情去做其他事情,甚至不敢想象,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困境。


可能这才是食物危机最可怕的地方。所以,我有个不太好的想法,我不希望疫情缓和后,一切都烟消云散了。


作为普通人,我们固然没有能力去反思一些行为是怎么发生的。但至少,我们不该忘记自己为食物而挣扎的那些时刻,不该忘记在危机中迸发出的自救互助能力,不该忘记食物的珍贵,以及被迫习得的各种食物技能。


可能有了这些记忆,我们才能与那些为食物而挣扎的人们(以及其他生命)产生一点共情,不管是过去、现在,还是未来。


原因很简单,我们要活下去,而且要为更艰难的未来做准备。在不确定的未来,我们最需要的恐怕就是这些艰难时刻的食物记忆。

 

最近,刚刚看了两本书《明天吃什么》《地球不在乎:被气候变化毁掉的餐桌》。如果说我们目前遇到的食物危机,更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。那么,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食物危机,恐怕就不是人类所能掌控的了。


乐观一些看,如果疫情能让更多人重新思考和食物的关系,也许会带来一些改变。


所以,近期我想组建一个“未来食物共学小组”,招募几位愿意共同探索未来食物的伙伴一起学习。


如果你感兴趣,欢迎和我联系。

roadtotomorrow@163.com


 文/Jing(“明日之路”发起人,纪录片《明日之食》总策划和制片人)


延伸阅读
播客|疫情中,我们怎么填饱肚子
除了抢菜,食物保鲜也将成为一项未来生存技能
除了菜,你吃的所有食物都可以延长保鲜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